装置总体研究室研究生培养结硕果

发布日期:2015-07-16 浏览次数:610

装置总体研究室研究生教育结硕果

 

 

文:李俊

        又是一年毕业季。5月12日-5月14日期间,装置总体研究室在等离子体所4号楼会议室,举行了2013级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会。由装置总体研究室前主任、现任等离子体所副所长宋云涛研究员培养的5名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以及现任中科大核学院院长万元熙院士培养的一名硕士研究生、装置总体研究室吴维越研究员、潘皖江研究员、奚维斌研究员各培养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共计12人进行了精彩的毕业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及等离子体所的多位知名教授、专家组成。其中,来自合工大的陈长琦教授、中科大的叶民友教授、北交大的方进教授担任了博士答辩委员会主席;来自安农大的刘素梅教授、北交大方进教授、安理工王开松教授担任硕士答辩委员会主席。参加本次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的谢韩、王松可、方超、高庆生、吴淑琴,他们以大量丰富的科研数据和成果通过了答辩委员会的评审;参加本次硕士论文答辩的魏江华、魏川子、姚尧、邓威、许浩、罗志仁、庄严7名同学同样以新颖的观点和详实的研究内容通过了答辩委员会的评审,建议等离子体所学位委员会分别授予他们博士、硕士学位。作为一个年轻的正飞速成长中的研究室,自成立以来以招收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一百余名。
        硕士组和博士组的答辩工作分别在5月12号和5月14号完成。答辩之前,参加毕业答辩的同学早已准备就绪,等待他们学生生涯中最后一场实战性的“考试”。硕士、博士班的同学都经过了论文开题,中期检查、最终审查和论文盲评等几个阶段。答辩过程中他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的阐述了各自的主要研究内容,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回答问题简明准确,得到了答辩委员会的一致认可。
        答辩委员会的各位专家老师,分别对答辩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学术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精到的点评,并对答辩者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充分体现了各位老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提携后学的殷切之情。
        最后,经过全体答辩委员的评议和投票,答辩主席向学员们当场宣读了答辩委员会的决议,参加答辩的十二位同学全部通过了论文答辩。
        装置总体研究室成立于1997年,作为一个年轻的正随着聚变事业蓬勃发展的研究室,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自2003年以来,已累计招收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40余名。近年来,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更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通过与南丹麦大学、芬兰拉彭兰塔理工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法国原子能机构、ITER国际热核组织等海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交流和联合培养学生等方式 ,成功开创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格局。
        为提高研究生学习及科研能力,制定了研究生自主管理制度,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前至少发表一篇SCI/EI收录的论文,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毕业答辩前至少发表三篇SCI/EI收录的论文,否则不能申请毕业答辩。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也使研究室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结出了越来越多的硕果。今年毕业的学生中就有多名学生分获了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朱李月华奖学金”优秀奖、等离子体所“所长奖学金”特别奖、“凯斯普奖学金”优秀奖等,更有多名学生未毕业就在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中国国际热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法国CEA等知名科研机构工作或任职。
        值此几位同学毕业之际,一室全体成员向诸位同学致以热烈的祝贺,恭喜大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并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